据李氏后裔介绍,其祖先李火德在87岁那年因病去世,子孙扶柩还山。送葬队伍走到丰朗岗头时,原本晴好的天空,突然间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刹那间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送葬之人停棺避雨。暴雨过后,云开日现,然而,却不见棺柩,停棺之处自陷成坑。风水先生打开罗盘一看,认为这是天赐之风水好地,说:“大吉大利,天赐‘螃蟹游湖’福地,就此培土建坟,合乎天意,顺乎祖先。”并说:“‘游’者即向外迁也,他日子孙外迁,越迁越发达,越迁越兴旺。”李火德的墓地虽经多次重修,都不用石灰只用河石镶砌,据说,这也是风水先生传下的遗教。伍氏夫人墓在火德墓上侧数丈远,陈氏夫人墓在丰朗李家山。1991年,上杭县人民政府将李火德及伍氏、陈氏夫人三穴古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氏大宗祠(又名敦叙堂)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供奉李氏入闽始祖李火德。李火德,字丙凤,号闽海,于宋开禧二年丙寅岁(1206)十一月初八子时,出生于宁化石壁村,是宋朝举人、进士,任过教谕、知县、通判、太守、节度使、关内侯。
按李氏族谱记载,李火德属陇西李氏的27世裔孙。 宋朝宝庆三年(1227),曾任汀州府宁化县儒学教谕的李火德来到上杭,看到这里山川秀丽,民情淳朴,于是定居在胜运里丰朗村(今稔田镇丰朗村)。
据传:李火德迁上杭胜运里后,原配伍氏贤淑无育,63岁续娶陈氏,九年生三男二女,长子三一郎(朝文)、次子三二郎(朝宗)、三子三三郎(朝美);二女桂英、淑英。其神奇婚配后人传为美谈。
李氏大宗祠建于一八三六年,由永定湖坑辛卯举人李梦兰,向族中贤达及国内外众多李姓裔孙发出倡议,为纪念宋末入闽始祖李火德而建。由官田二十二代李姓后裔李高凤任建祠总理,择地于官田下村赛大丘,历时三年耗资二万银元,于一八三九年建成。祠堂取名为“敦叙堂”,又名“火德公总祠”。占地五千六百平方米,104间客房、26间客厅、三栋大厅,分封各地宗支脉系房号,祭祖时作远地裔孙吃宿。“螃蟹游湖”风水理念引导李氏后裔向外拓展
任何成功最初就是一个思路,任何失败最初也是一个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李火德后裔之所以人丁兴旺、人才辈出,那是因为他们敬天畏地,遵循“天人合一”的易学思想,也铭记服从风水师的指点,不墨守成规,而是举家外迁,到更广阔的空间去拓展生存和发展舞台。
李火德仙逝后,其裔孙在“螃蟹游湖”风水理念的启示下,不断向外迁徙发展,分布在祖国大陆十几个省份百多个县(市、区)和台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英、美等13个国家。
要说起历史悠久。李火德长子三一郎迁往胜运里大坪湖(今稔田镇大湖村),开火德后裔“游湖”之先河;次子三二郎考取元朝至元甲午科(1294)武举,选任赣州象湖镇(今属江西瑞金市)都阃府职,后携家人定居于广东程乡宝山(今属广东梅县);三三郎先移居胜运里杨梅洞(今稔田镇梅镇村),随后又携一子四五郎再迁广东程乡溪口(今属广东梅县),而另一子仕宝则迁到漳平永福李庄定居。台湾现存的绝大多数李氏旧谱都奉李火德为“南迁入闽之祖”。1959年,台湾的李氏家族汇集过去的各种旧谱,合力编纂了一部《李氏族谱》,该谱指出:“独火德公,即我南下之始祖也”。台湾李氏宗亲总会编的《李氏源流》也说:“其徙居闽粤两省者,且多同为火德公一脉。”“本省(指台湾省——笔者注)李氏,大多迁自闽粤二省,分支繁盛。”台湾的李氏宗祠,绝大多数都供奉有李火德神主牌位,也就是说台湾李氏很大部分是李火德的后裔。
李火德后裔名人辈出,各领风骚,其后裔遍布闽、粤、赣、浙、湘、苏、豫、川、桂、黔、港、澳、台地区及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各国和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有千万之众。古时明清二朝有丞相、将军、忠臣、孝子,现代有世界著名政要李光耀、李显龙父子,香港财团巨子李嘉诚,美国太空航署科学家李凯元等等。李火德仙逝数百载,为众多李姓宗亲所供奉,由于李火德风范长存,裔孙众多,影响颇大!世称李火德“入闽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