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祖葬绝地为什么不绝
文章来自某公众号
范仲淹生于989年的北宋,去世在1052年,他是和包拯同朝的名臣。虽然他去世后,留下了诺大的名声,可是他在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改嫁长山的朱家,而可怜的范仲淹就成了一个“拖油瓶”。
有道是,一不靠地,二不靠天,三不靠老祖先,有志气的少年就靠自己。范仲淹决定用读书改变命运。
在历史上,关于范仲淹刻苦读书是这样记载的: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若夜昏怠,辙以水沃面。往往饘(zhān)粥不继,日昃(zè)固始食。
五年没有脱衣服,这是什么精神,范仲淹就是凭着这种将困难踩在脚下的精神,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范仲淹取得的成绩:他不仅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又是军事家,还是文学家,人们为了纪念他,还为他修建了范公祠。
我们可以从两个和风水有关的故事,来看一下范仲淹的品格。
范仲淹母亲的坟墓,葬在了绝地之上,他当上了副宰相之后,有人劝他赶快给母亲迁坟。范仲淹说道:“天不绝我,我母亲的坟墓葬在绝地上也没事!”
当时,苏州有一个著名的风水宝地——南园,有很多人劝说范仲淹将其收归己有,他就斥资将其高价买下来,并说,一人风水好,不由大家风水好,他就改南园为“苏州书院”,根据不完全统计,1000左右年来,书院培养出的学生,一共有400多人中了进士,有80多人中了状元。
范仲淹去世后,他的四个儿子,纯佑、纯仁、纯礼、纯粹也全都是当时的名人,范仲淹官职最高时,曾经任宋仁宗朝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他的儿子范纯祐做了司竹监,范纯礼做了礼部侍郎,范纯粹做了户部侍郎,而老二范纯仁更不得了,他做了北宋的宰相。
人都说,富不过三代,可是范氏家族,却兴旺了八百年,范仲淹去世一年后,在他几个儿子的努力之下,《范文正公文集》正式刻版印刷,人们都争先阅读,并将其视为传家宝。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名言警句,全都出自这部《范文正公文集》中。
《范文正公文集》可以说是一部“宝山”,人们不仅能从范仲淹的文集中,找到努力成才、教育子嗣的办法,还可以找到让家族生生不息,事业蒸蒸日上的秘籍。
经过上千年的流传,正宗的《范文正公文集》只剩下了一本。民国后,因为战乱的关系,这套书就在嘉定廖氏的手中散失了去出,被著名藏书家傅增湘购买到了手里。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因其《范文正公文集》独特的历史地位,稀缺的孤本资源,以及厚重的文化蕴藏,故此,这本《范文正公文集》,才成了不许出国展出的文物之一。
而且很多文物专家,都认为:这本书,成为特级国宝,绝对是名至实归的!
因为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几千年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源头之一!
中国古代讲究风水之说,一般人死后都要找一块风水宝地,这样才能庇佑子孙。但是历史证明,哪怕你祖坟风水再好,家族终究也会衰落。
那大家好奇,为何范仲淹家族能兴旺千年年不衰呢?他是否也看重风水呢?
范仲淹是宋朝宰相,他从小家境贫寒,凭借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才做到了宰相。当了宰相后,他并没有铺张浪费,而是用自己的俸禄去接济他人。
范仲淹一生乐善好施,深得百姓爱戴。同时他对子女的要求十分严格,决不允许他们报自己的名字。范仲淹四个儿子长大成人后,均聪颖非凡德才兼备,分别官至宰相、公卿、侍郎,范家的曾孙都贤显贵,绵延不绝,传至今已超过千年了,苏州一带范氏后人依然兴旺。
跟古人一样,范仲淹在母亲去世后,找到了风水先生。风水先生说,你母亲的葬处是“绝地”,家族会断子绝孙,劝他迁移。
范仲淹并没有听风水先生的话,而是说道:“既然是绝地,那就不应让别人来承受这样的坏运气,我宁愿自己承受。假如我以后绝后了,哪怕是迁坟也是没有用的。”
千年以来,范氏一族并没有绝后,而且名人辈出。光清朝就出了70多位二品以上的大臣,其中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范文程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十大谋士”之一。
所以说一个家族的兴旺,跟风水肯定并没有直接关系。当然了,有时候风水还是很神奇的,曾经有人劝范仲淹买下苏州的一块风水宝地——南园。
范仲淹也买了下来,但是他并没有作为自己的私宅,而是在这里创办了“苏州书院”,培养出不少人才。将近一千年来,这里出现了将近四百个进士,八十几个状元。
当然了苏州书院的成功,范仲淹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风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