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Pages: 3/3     Go
主题 : 人类为什么无权处死自己?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408(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5
20楼  发表于: 2025-01-07 15:25

以大悲将众生安置于皈依

由于悲愍有情,应随自己的能力将其余有情安立于皈依之中。
按照佛陀所说,如果有前来乞讨的人,应当首先教他受三皈依,然后再对他做布施。《杂阿含经》说:若有女人怀孕,应为胎儿受三皈依;胎儿出生之后,具有正知见,还须教他三皈依。若有仆人、客人怀孕生子,也应这样教她。若买奴婢,能誓受三皈、五戒的,才能买下,不能皈依的就不买。乃至借钱,也须让对方受三皈依后才可借他。经中所说和我们的生活极为切近,这是启发我们:要将众生安立于皈依,首先应从自己身边的人做起,即帮助子女、亲友、佣人、学生等皈依三宝。
佛陀已传下最殊胜的胎教,怀孕的女性应至心皈敬三宝,而且为胎儿受三皈依,如此利益极大,因为这样孩子一生下来就会成为敬信三宝、具大善根之人。历代大德之父母大多都是笃信三宝的佛弟子,所以能生下对佛教有大贡献的高僧大德。孩子出生之后,自己还须以礼敬三宝的行为教育孩子,在其幼小的心灵中种下善根。在佛教兴盛时,民间也曾出现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的普遍信仰,这些都是大菩萨以大悲将众生安立于皈依的成果。比如,唐代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教化力量极大,他的传记中说:“三年之后,长安城已被念佛者充满。”所以当时无数的长安城民众,都被大师以大悲之手安立于三宝的信仰中。又如,憨山大师的自叙年谱中记载:憨山大师因为触犯帝怒而被下诏逮捕,大师得知后对众人说:“佛为了一众生而不舍三涂,东海本来是蔑戾车地,向来不闻三宝之名,我教化了十二年,现在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念佛,至于改邪归正的人,比乡比户都是。我的心愿已经满足,死了也没有遗憾!”大师离开即墨时,城中人民不分老小全都倾城而出,流泪送别。
佛教之所以绵延至今,三宝种性之所以始终不断,就是依靠历代诸菩萨们以大悲心将众生安立于皈依,这样代代延续而使佛教的命脉不绝。如今在世界各地不论都市或乡村,佛教徒仍然处处存在,释迦佛遗教中的弟子仍在修持、弘扬佛法,这都是安立皈依的结果。作为皈依三宝、已得三宝加被的佛弟子,我们应有责任以大悲心对未来具有善根的众生讲述皈依的道理、利益和学处,这样才能使这个世界未来的三宝种性兴盛不绝。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408(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5
21楼  发表于: 2025-01-07 15:30

 引导他人安立皈依的重要性
过去汉地佛教兴盛时,民间也曾出现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的普遍信仰,这些都是大菩萨以大悲将众生安立于皈依的成果。​比如,憨山大师的自叙年谱中记载:憨山大师因为触犯帝怒而被下诏逮捕,大师得知后对众人说:“佛为了一众生而不舍三涂,东海本来是蔑戾车地,向来不闻三宝之名,我教化了十二年,现在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念佛,至于改邪归正的人,比乡比户都是。我的心愿已经满足,死了也没有遗憾!”大师离开即墨时,城中人民不分老小全都倾城而出,流泪送别。​ 通过上述公案可知,佛教之所以绵延至今,三宝种性之所以始终不断,就是依靠历代诸菩萨们以大悲心将众生安立于皈依,这样代代延续而使佛教的命脉不绝。如今在世界各地不论都市或乡村,佛教徒仍然处处存在,释迦佛遗教中的弟子仍在修持、弘扬佛法,这都是安立皈依的结果。​作为皈依三宝、已得三宝加被的佛弟子,我们应有责任以大悲心对未来具有善根的众生讲述皈依的道理、利益和学处,这样才能使这个世界未来的三宝种性兴盛不绝。
我们要发菩提心利益众生,让众生理解佛法僧三宝,了解到三宝的智慧和三宝的大悲心,这不仅仅是出家人的责任,也是在家居士的责任。只要是佛的弟子都应该负起这个责任,荷担如来家业。从佛陀开始,印、藏、汉各地的高僧大德们,都是以毕生的精力来护持佛法,将那么殊胜的佛法代代相传,历经千年而终于传给了我们。我们这一代人,也要随学祖辈先师,努力学习佛法、弘扬佛法,将它们传给我们的下一代人。​我们对三宝最广大、最殊胜、最圆满的供养,就是将他人安立在皈依之道,引导他人皈依佛门。如果我们每个人引导十人皈依佛门,而这十个人,每人又能影响十人,那就是有百人;这一百个人里若是有二十人成为真正的修行人,这些真正的修行人,就具备非常强大的改变他人、获益他人的力量。他们获得的成就又会影响到多少人呢?而这些皈依佛门的人,必定成佛,一人成佛可以利益到多少人?可见,这些利益都是因为我们劝请众生皈依三宝而得到的。​对于世间的财富、利益、名声、权势,虽然我们目前无法完全脱离,但是这些改变不了内心的烦恼。只有修学佛法,才能真正改变内心的烦恼。每个人修学佛法,都会感受到共同、不共同的成就和加持。通过我们的引导和介绍,他人也能得到这么殊胜的成就,这就是真正在利益他人,就是殊胜的法布施。我们大家要努力,用心地去做,引导他人安立于皈依。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408(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5
22楼  发表于: 2025-01-11 20:42

[font=&quot]“你们很多人大概已经听说 ,一位台湾的诗人兼作家(琼瑶)不久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消息引发了诸多讨论,我也被多次邀请谈论我的看法。我必须声明,我对这件事的了解完全基于道听途说,因为我没有亲自读过任何资料。我听说这位女士自杀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她不希望成为家人的负担。其它的原因包括想要为自己的死亡做主、不想经历衰老和疾病的痛苦及生命末期医疗过程的残酷。我会站在佛教徒的角度,从两个方面来谈我的看法,一个方面是自杀这个行为,另一个方面是动机。动机是极为复杂和主观的 。这也是为何佛教认为智慧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或许有所谓的好的动机,但如果缺乏智慧,这个所谓的好心最终却可能会为自身和他人带来更大的伤害。如果你问任何父母为何责骂自己的孩子,他们会说这样做是出于好的动机。同样的[font=&quot]“好心[font=&quot]”逻辑也滋生出溺爱孩子的行为、养育小孩的高消费行为,甚至达到倾家荡产的地步。然而讽刺的是,这些家长常常在多年后才意识到,他们的孩子从来没有按自己期望的方式成长。
一切所谓好的动机背后都藏着私心 。私心是非常狡猾的,它总会让你确信自己的动机是好的。如果你问美国政府为何轰炸老挝,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使老挝成为世界上遭受轰炸最多的国家,他们会说他们的行动是出于将人类从**主义的毒害中拯救出来这个高尚的动机。而另一方面,如果你问马克思为何写那本直到今天还会引发动荡的《资本论》,他会说写这本书是出于将人类从寡头政治和财阀统治中拯救出来这个高尚的动机。
不想成为他人的负担是一个好的动机,但问题是,这个动机下的行为实际上不一定能够带来预期的结果 。举例来说, 如果我的一位朋友出于不想连累我的理由而自杀 ,我想我实际上却会因此而承受一辈子的心理负担 。我甚至可能会极端地认为我就是这位朋友自杀的原因。我们可能会认为自身作为人类的成员未能对社会做出贡献; 甚至更糟,自身的行为对社会或地球造成了负面影响。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想法似乎体现了谦逊的品质。我们人类是地球的负担。我们不仅没有对地球的繁荣做出贡献,反而对地球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我们几乎可以说,一只小小的蜜蜂的生命也比一整个国家的人口更有意义。但仅仅通过承认人类是地球的负担,我们就可以令自身的生命变得有价值,并且承认这个事实还有可能促发有益的行动。毕竟理论上来说,人类比蜜蜂要强大得多,因为人类会讲故事,而蜜蜂不会。我们可以创造像是“蜜蜂的寿命很重要”这样的言论,而蜜蜂却不会对其它的蜜蜂讲述“人类是地球最大的威胁”。因此,在理论上,即便数以兆计的蜜蜂以其庞大的数量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就能击溃人类,这样的事情却永远不会发生。如果我们能够训练自己讲故事,讲述另外一种不同类型的故事,这将会是非常有益的。某些人声称他们自杀的理由是想要控制自己的生命 。谁不想呢?但我们并不善于控制自己的生命,也从来都没能对获得这种控制采取正确的解决方式。某些读者可能会认为,生命就像一台咖啡机。如果它变得老旧残破,我们可以干脆把它扔到垃圾堆。但对佛教徒来说,生命是比咖啡机复杂得多的机器。我们都一种叫做心的东西;心就像一块海绵,会吸收、保留各式各样的倾向和习气。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可能成为一种倾向和习气。这就像是抓挠长了疹子的皮肤,你会有某种满足感,但如果你持续抓挠,皮肤可能就无法恢复健康。我记得几年前在不丹 ,一个小男孩向他姐姐要零钱去看最新的电影。姐姐没有钱给他,这个小男孩就上吊自杀了。他才十岁出头。世上有太多聪明快乐、充满生命力的年轻人自杀的故事。当然,他们这样做一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理解他们的决定,无法看到任何明显或合理的动机。对于佛教徒来说,自杀这种行为是在过去的累生累世中发展出来的倾向或习气导致的。在一个超越此生的更广阔的时间框架中,这种倾向或习气比此生童年时期的创伤或美好经历都更为久远。一个人过去世的经历——无论快乐还是痛苦——对其在现世中如何做出人生选择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除了习气的影响 ,许多年轻人还可能会认为生命像是一个电子游戏,你可以随时调整设置或重启。但一旦此生结束,境况就不会一样了;退一步讲,如果一样的话,那结束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现今的许多年轻人头脑聪慧、学识丰富,在智识层面上相当成熟,但在人格层面却极为幼稚且毫无韧性。年轻一代人格的不成熟可能是由众多的原因造成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充满关爱及望子成龙之心的父母。这些父母可以说是非常功利的 。每个人都想成为人生赢家 ,而且 要不断地赢 。我们的教育体系 ,从幼儿园到中学到大学 ,似 乎都在承诺一个稳定、安全、成功的未来 ,但所有人都明白 ,事情从来都不会像计划、假设或期待的那样发生。
这位台湾作家自杀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愿经历衰老和疾病的痛苦及生命末期医疗过程的残酷。当然,我们作为独特的个体都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和取舍。对一些人来说,避免这些生命中的痛苦是很重要的,我也能够理解这样的态度。对我自己来说,即便是在这个地球上多生存一个小时,感受明亮的光线、深邃的夜空、婆娑的草木,都是值得的。特别是对于一个追随释迦牟尼的人来说,即便是一个小时的时间,拥有感知能力去理解佛陀是谁及他的一部分教法——无论是依靠自身忆念还是依靠他人的提醒——都是值得的。就像战场上的勇士,如果我们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那么承受生命中的痛苦就是值得的。我们今天生活中所面对的挑战,包括身体和精神上的失能、无法完成生命目标等等 ,在我看来都与我们如何建立生 命的目标有关。可能很多人想成为埃隆·马斯克、彼得·蒂尔或是比尔·盖茨,这样的生活目标是我们的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 。这是我们需要改变的一件事情 。我们是可以改变它的 ,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 。我们应该了解 ,完全不同的 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在历史上存在过 ,现在也仍然可以存在。作为非中国人欣赏中国绘画时 ,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许多世纪以前,中国曾流行过隐居深山的生活目标。我们今天称之为简单生活:日日月月、年年岁岁凝望着晨雾、流云、松石,并为之吟诗作赋。但中国人渐渐忘却了这样的生活目标,失去了这样的传承。事实上,今天人们会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是“躺平”。但这真的是躺平吗?“躺平”与“有成效”是非常主观的概念。一个令人紧张忧虑、充满残酷竞争,胜者为王、人人自危的环境造就了现今这个焦虑的社会,而这并不一定是有成效的。我们这一代人 ,或者说我这一代人 ,是上一代人愿景的副产品。他们的愿景确实催生了诸多伟大的事物,但那一代人 也并不总是明智的。他们创造出了工作、职业、账单这类概念,而后果就是,我们现在这代人就毫无选择地生活在这些 概念的束缚之中,必须努力找工作、付账单等等。这个世界被设计成让人在某种程度上无法逃离的样子。但是即便在这种设计的限制之下,我们仍然可以建立起自己的边界。我们到底需要多少双鞋?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买鞋的钱省下来去一趟黄山?在那里体验古老山石的雄浑力量,沉浸在它特别的氛围之中。过去了不起的道家大师曾在那里创立了“无为”——即没有主动作为的作为——这样令人惊叹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即使是在今天,也可以说是前卫的思想。道家的无为智慧说不定可以成为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革命的对策。一位自信且放松的公民可能是敌人最为惧怕的公民。我们如何成长及教导自己,对我们如何与世界相处有极大 的影响 。某些美洲原住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山视为母亲般 的存在。而一些出生于矿工家庭的中国孩子却从小就将山看 作可以掠夺和摧毁的矿产资源。那些美洲原住民小孩的人生 观、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就会与这样的中国小孩大相径庭 。这些中国小孩长大后会以一种紧张焦虑、充满竞争野心的心态与世界相处 。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Pages: 3/3     Go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人类为什么无权处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