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悲将众生安置于皈依
由于悲愍有情,应随自己的能力将其余有情安立于皈依之中。
按照佛陀所说,如果有前来乞讨的人,应当首先教他受三皈依,然后再对他做布施。《杂阿含经》说:若有女人怀孕,应为胎儿受三皈依;胎儿出生之后,具有正知见,还须教他三皈依。若有仆人、客人怀孕生子,也应这样教她。若买奴婢,能誓受三皈、五戒的,才能买下,不能皈依的就不买。乃至借钱,也须让对方受三皈依后才可借他。经中所说和我们的生活极为切近,这是启发我们:要将众生安立于皈依,首先应从自己身边的人做起,即帮助子女、亲友、佣人、学生等皈依三宝。
佛陀已传下最殊胜的胎教,怀孕的女性应至心皈敬三宝,而且为胎儿受三皈依,如此利益极大,因为这样孩子一生下来就会成为敬信三宝、具大善根之人。历代大德之父母大多都是笃信三宝的佛弟子,所以能生下对佛教有大贡献的高僧大德。孩子出生之后,自己还须以礼敬三宝的行为教育孩子,在其幼小的心灵中种下善根。在佛教兴盛时,民间也曾出现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的普遍信仰,这些都是大菩萨以大悲将众生安立于皈依的成果。比如,唐代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教化力量极大,他的传记中说:“三年之后,长安城已被念佛者充满。”所以当时无数的长安城民众,都被大师以大悲之手安立于三宝的信仰中。又如,憨山大师的自叙年谱中记载:憨山大师因为触犯帝怒而被下诏逮捕,大师得知后对众人说:“佛为了一众生而不舍三涂,东海本来是蔑戾车地,向来不闻三宝之名,我教化了十二年,现在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念佛,至于改邪归正的人,比乡比户都是。我的心愿已经满足,死了也没有遗憾!”大师离开即墨时,城中人民不分老小全都倾城而出,流泪送别。
佛教之所以绵延至今,三宝种性之所以始终不断,就是依靠历代诸菩萨们以大悲心将众生安立于皈依,这样代代延续而使佛教的命脉不绝。如今在世界各地不论都市或乡村,佛教徒仍然处处存在,释迦佛遗教中的弟子仍在修持、弘扬佛法,这都是安立皈依的结果。作为皈依三宝、已得三宝加被的佛弟子,我们应有责任以大悲心对未来具有善根的众生讲述皈依的道理、利益和学处,这样才能使这个世界未来的三宝种性兴盛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