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45»Pages: 2/5     Go
主题 : “天下第一家”义门陈的传奇故事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54149
精华: 0
发帖: 1999
威望: 474 点
金钱: 2488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1 点
在线时间: 25793(时)
注册时间: 2011-01-12
最后登录: 2024-10-16
10楼  发表于: 2012-06-07 14:27

第二天,陈友谅率军来到鄱阳湖边。朱元璋的大军早已等候在前。但见旌旗蔽日,刀枪林立。一通进军的鼓号响起,两队人马便厮杀起来。渐渐的,陈友谅的部队又难敌对手,节节败退。巧儿站在望夫山上观阵,只见她从容不迫,顺手捋起一把把竹叶,向战场方向抛撒,竹叶随风飘舞,瞬间变成千军万马,黑压压的一片,扑向朱元璋的大军,犹如波浪翻涌,势不可挡。朱元璋难以抵挡,大败而去,只身逃进了深山。可是,大胜的陈友谅为了戏弄夫人巧儿,故意叫军队倒拖着旗子,偃旗息鼓,撤兵回营。巧儿见状,以为大势已去,泪流满面,跺脚长叹一声,纵身跳下了悬崖。至今,巧儿跳崖前跺脚之脚印仍留在悬崖上,清晰可辨。望夫山上的竹叶也片片破开,传说为当年巧儿为丈夫破竹成兵所为,这些破竹在风中瑟瑟摇曳,仿佛吟唱着一支凄婉的歌。
仁宗青睐 义门陈在聚居三百三十二年的历史中,先后受到唐、宋、南唐三朝十二个皇帝的御赐旌表。荣耀至极。北宋仁宗皇帝赵祯在位时间长达41年,对义门陈氏独有情结,从天圣元年(1023)赐五祖爵号起至嘉佑八年(1063)临终前,前后下诏八次,作诗、联五幅恩赐义门。在精神上、物资上给予了特殊的呵护和青睐,义门陈氏成为朝廷宠儿。
嘉佑八年(1063),义门分庄后,仁宗已重病在床。他在病榻上还念念不忘义门的分析。临终前他想起了义门的仁义和宽厚,不禁诗兴大发,吟道江州久著义门庄,庄上分庄世派长。蒂固根深谁与并,珠辉玉廊孰同行!谩夸诗礼追邹鲁,须信簪缨赛谢王。子孙各知遵义范,永继舜德有重光。”一首七律诗,寄托了他对义门陈的深厚情思,高度的评价了义门陈的忠诚仁义,重教厚文之风。
三将军陈士尹 : 义门陈有个叫“跑马岗”的地方,相传是爱国将领陈士尹青少年时跑马练武的地方。陈士尹从小聪明好学、文武双全,十八岁中武举、二十岁中进士。南宋建炎初年,陈士尹同武宁人李颜先一同从军岳飞部下,并动员自己的六位兄弟从军,编入先锋军之列。陈士尹作战勇敢、智谋高强,深得岳飞元帅的赏识。二十四岁时便是统领十万军马的将领。他率军与金兵奋战,“屡败兀术于江州”。号为“三将军”。  绍兴六年,陈士尹率先锋军,与金兀术在黄岗城大战三天三夜,兀术兵败,陈士尹得胜回营。行至江州城外二十里处一座桥上,已是半夜时分。由于连日作战,人困马乏,他传令先锋军全体将士露宿桥上,谁知遭金兵偷袭,睡梦中的将士,被金兵全部砍去头颅。陈士尹因撕杀落入桥下水中,幸免一死。待陈士尹上岸后,金兵已退,他从尸首中找到了自己六位兄弟的头颅,用衣服裹好挑在肩上,连夜赶到义门,在义门陈九里处,择一山嘴,用宝剑挖开一坑,将自己六位兄弟的头颅摆开,放置坑内,自己双膝跪下说:“六位兄弟,你们到家了,入土为安吧,士尹一定为你们报仇。”说完,埋好六位兄弟,擦干泪水,赶回军中。
绍兴十年,陈士尹和李颜先率军固守江州城,以阻金兵东进。兀术悉众攻打江州,士尹与颜先挺身决战,终因寡不敌众,与颜先一起战死沙场。
陈士尹死后,遵其嘱托,安葬在义门陈九里。绍兴十五年,宋高宗论功行赏抗金将士,追赠陈士尹保义郎、淮西统制兵马使,赐“忠壮王”。并在义门陈九里立庙祀之。后称此庙为“九里殿”。一千多年来,四乡八邻感三将军仁义忠勇,常来祭奠,九里殿香火极盛。此殿一九六九年毁于文化大革命。
   刻碑示后 在外为官一世的陈质,退休后回义门陈养老。每天到寿安堂,或对弈,或书画,雅趣横流。他性情和顺,平易乐观,身边总围着成群结队的年轻人看他写字作画。他一边写画一边向围观的后生们讲解,涂鸦着彩,谈笑风生。 一日,陈质又在 寿安堂写字,他看到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个年轻人, 歪戴着帽子, 身穿奇服。于是,在纸上写下了四个字“大可不正”,并有意将“正”字歪写。然后,他问大家:“我写的是几个字?”众人答:“四个字”。陈质指着那位歪戴帽子的后生问道:“这四个字组成两个字怎么读?”那位后生面红耳赤,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陈质重新铺好纸张,笔走蛇龙,写下了先祖陈崇训语:奇服异器莫思玩好,钱财货利莫视泥沙。写完后,从衣袋里掏出几串铜钱,对那个歪戴帽子的后生说,快去,将此训语刻一碑,立于饭堂。 从此,一块警示后人的石碑,高高的立在饭堂前,时时警戒着陈氏子孙,坚守古训,好好做人。从那以后,有年轻人不听话,不学好,家长就把他带到碑前,细说家训,改过自新。 正是:一碑千载珍,警示义门陈。陈质胸怀远,情深育后人。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54149
精华: 0
发帖: 1999
威望: 474 点
金钱: 2488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1 点
在线时间: 25793(时)
注册时间: 2011-01-12
最后登录: 2024-10-16
11楼  发表于: 2012-06-07 14:29

含苞稻草: 有一年,风调雨顺,义门陈三百多处田庄,碧绿盈野,一片葱茏。畴畴稻谷含苞待放,稻花飘香。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义门陈的老老少少们望着这绿盈盈的稻谷,笑在眉头,喜在心里。丰收的欢欣在人们的心里激荡。
就在这时候,义门陈家长陈旭把所有的耕男都集中到大场上,让他们去收割含苞的稻谷。众耕男一听,大为惊讶,这是一门三千多口人一年的口粮啊!都割了,吃什么呢!陈旭挥了挥手,什么也不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要大家执行命令,下田干活。耕男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按陈旭的要求把稻谷割下,晒干,上堆,盖好。
秋天,大宋边境战事 不断,形 势吃紧。 而偏偏在 这个时候军营的战马发生瘟 疫,大量的死去,朝廷上下,心急如焚。马医说,这种瘟疫,马必须吃含苞的干稻草,才能治好。于是,全国各地都张贴了朝廷的诏告,重金购买含苞干稻草。可是,这正是稻谷收割的季节,哪里有含苞的干稻草呢!正当朝廷上下为买不到含苞稻草而发愁时,陈旭组织了浩浩荡荡的车队,拉着含苞干稻草向大宋的军营走来。
义门陈的含苞干稻草拯救了大宋的战马,也挽救了日趋败落的战局。义门陈的爱国之举受到了皇上的嘉奖,同时也得到了皇上赏赐的大量粮食、绸缎和布匹。
恳请减半 :唐宋时期,义门陈氏被朝廷旌表,屡受皇恩。据《宋史》记载,唐宋皇帝四次下旨敕免义门陈氏徭役、杂科。这一方面是皇家欣赏义门陈齐家有序,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封建社会,维持这么一个庞大的家族的吃穿用度,确非易事。
宋淳化年间,陈兢为义门陈家长。江州府台康戬向朝廷奏书《贷粟疏》,朝廷恩准从国库每年资助粮食四千石,此恩惠一直延续到大中祥符四年陈旭接任家长时。朝廷的救济安抚,再加上全族人的努力,义门陈的生产有很大的发展,田庄三百余处,族人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朝廷每年接济的粮食也有了多余。因此,陈旭向朝廷上奏章,恳请将赐粮减半。有人劝陈旭说:“粮食吃不完,可以转卖给别人,从中得利呀!”陈旭回答说:“皇上以吾家数千口之由,以国库粮食赐我私家,我岂可见利忘义!我不能做对不起宠爱君主和国家的事啊!”
“恳请减半”,为国家分忧,何也?义也!这决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义门陈人用其博大的胸怀书写着仁厚,书写着“义”史。他们闪光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有着很深远的现实意义。
股肉疗夫 :陈明轩为人笃诚忠厚,自幼好学上进,苦读诗书,二十岁中进士。二十一岁时,娶林菊香为妻。婚后,小夫妻恩恩爱爱,举案齐眉,令人羡慕。
然而好景不长,结婚两年多以后,明轩就得了病。终日汤药为伴。到明轩二十五岁那年,左手上长出一个鸡蛋大的肿瘤,疼痛难忍,人被折磨得枯瘦如柴,憔悴不堪。
看着丈夫的病,菊香心急如焚。她端茶倒水,煎药喂汤,侍奉在病床前,精心护理着丈夫,一刻都不离开,深得公婆和邻里的好评。
一天,郎中又来给明轩看病,菊香“扑通”一声跪在郎中面前,恳求他治好丈夫的病。郎中权衡再三,说只有动手术割去脓包,必须要割他自己大腿的肉补。菊香一听便说:“他身体如此虚弱,再割他身上的肉,恐怕难以支撑,还是割我身上的肉补吧。”在菊香的再三要求下,郎中从菊香的股上割下了一块肉,补在了明轩的手上。也许是菊香的赤诚感动了上苍,不久,丈夫的手长出了新肉芽,疼痛减轻了许多,病情有很大的好转。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54149
精华: 0
发帖: 1999
威望: 474 点
金钱: 2488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1 点
在线时间: 25793(时)
注册时间: 2011-01-12
最后登录: 2024-10-16
12楼  发表于: 2012-06-07 14:31

可是,天不遂人愿。又过了两年,明轩因病不久就离开了人间。年仅二十五岁的菊香守着丈夫的灵柩,终日以泪洗面,足不出户,终生不嫁。她用自己的青春年华陪伴着明轩的灵魂,续写着爱的赞歌,直到白发苍苍。 林菊香割股疗夫,冰心守节的事在四乡八邻传扬,很快被皇上知道了。于是,朝廷颁旨,为她立贞洁牌坊。并御书“洁白如玉”四个大字镌刻在牌坊上。牌坊两边的楹联是:“冰心守洁垂青史,割股疗夫表义门。”这座牌坊至今保存完好。它高高的矗在那里,向世人诉说着一个女人凄美哀伤的爱情故事。
   割股救母 :宋仁宗末年,江州义门陈有位潇洒英俊的青年,叫陈宗。他勤奋好学,聪颖过人,孝顺父母。深得父母和师长的疼爱。
陈宗十六岁那年,母亲病重。宗日夜陪伴母侧,安慰服侍,不敢懈怠。同时四处寻访名医,为母治病。一医开出的药方,需用股肉作饵,。陈宗毫不迟疑,要医生割自己的股肉。医生说:“你年纪尚小,正在长身体的时候,怎么能割你的股肉呢!”陈宗急了,一下跪在医生的面前,求道:“有母身才有吾身,为儿之孝,何惜区区一处肉!”医生无奈,只得割其肉,数日后母子痊愈。
陈宗割股救母之事流传很广。世人都把他看作行孝之楷范。陈宗百年之后,当地百姓自发捐款,为其立“孝子碑”一块,以纪其事,以扬其德,以警世人,以传久远。
三孝娱母 :据《旧碑碎石》记载,北宋时期,义门陈氏的三兄弟陈诏,陈显,陈颁,同榜俱登进士。又同拜枢密史,在朝为官。其母王氏独自在家,念子心切,不得一见,竟然忧思成病。时义门陈家长陈肱将此情奏请皇上,皇上准其弟兄回乡省亲。 三兄弟回到家,看到母亲寡言少欢,郁郁不乐,心中不忍。于是,终日以侍母为重。晨暮起居,问安侍膳,礼无不备。为了让母亲开心,就命人把官轿抬到了老宅艾草坪,陪伴母亲和乡邻一起去踏青。老大扶轿杆,老二和老三一前一后,抬着母亲去了郊外。弟兄三人抬着母亲,手舞足蹈,兴高采烈一路说笑,无所不至,犹如孩子,母亲逗得开怀大笑。
三个朝中大官抬轿踏青,舞蹈娱母,惊动了四乡八邻,纷纷出来看热闹。人们窃窃私语:“真官家也!”“真孝子也!”自此,乡间遂称陈诏兄弟为“三孝子”。
太宗闻之,赐旨召王氏,三子奉母入朝。太宗请王氏到后宫,宴赏有加。皇后问曰:“人间未有一世二世不分者,汝义门所以历世不分,何也?”王氏从容答对道:“堂前架上衣无主,三岁孩儿不识母。丈夫不听妻偏言,耕男不道田中苦。”圣上欣然曰:“惟义门所以如此也!”遂加封三孝子为太付,太师,少师,封其母王氏为鲁国夫人。后人为褒其孝道,建“三孝堂”。三孝堂前撰联云:“一母踏青扶仆抬夫竟是所惦三
大臣;三子舞彩荷椅负轿岂非因悦一太君!”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54149
精华: 0
发帖: 1999
威望: 474 点
金钱: 2488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1 点
在线时间: 25793(时)
注册时间: 2011-01-12
最后登录: 2024-10-16
13楼  发表于: 2012-06-07 14:32

梦护母墓 :义门陈九才子之一的陈乔,官居殿中丞,其生四子。三子陈阶,身材高大,力气超众,肩挑半千手提三百,读书不多,但勤劳能干,是耕作农田的一个好把式。一天,气候炎热,一头正在耕田的大水牛突然倒入田中,使唤不起。陈阶情急之下,一个人把水牛拖到田边阴凉处,回家取盐水灌入水牛口中,救活了牛,可见其力大惊人。 陈阶不但勤于耕作,还特有孝心,其母梅氏,封永安太君,晚年回义门老家颐养天年。时陈阶其他兄弟都在外当官做事,只有他一人在家侍奉老人。对此,陈阶无怨无悔。晨起暮居,茶前饭后,无微不至的尽心行孝,再苦再累,从无怨言,深受家人称赞。其母以八十四岁高龄而终,安葬在回马岗东面的刘俛鼓附近。
其母死三年后的一天夜里,陈阶梦中听母亲说:“有人盗墓,将要劫我,速来搭救”。陈阶惊醒,猛地起身,策马行至墓地,果有一伙盗贼正在挥锄挖墓,听到有人马之声,随即逃散。陈阶下马跪在墓前,痛哭一场,至天亮时才凄然而去。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54149
精华: 0
发帖: 1999
威望: 474 点
金钱: 2488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1 点
在线时间: 25793(时)
注册时间: 2011-01-12
最后登录: 2024-10-16
14楼  发表于: 2012-06-07 14:33

舔目复明: 陈乔,陈乘之独子。进士,义门九才子之一。一直在外为官。陈乘早年去世,母骆氏守寡在家,长期见不到儿子,倍加思念,终日以泪洗面,久而久之,双目失明。
陈乔得知,焦急万分。派人把母亲接到身边,朝夕相伴,抚慰有加。又奏准皇上,请来御医为母亲治眼。御医仔仔细细看了后,无奈的对陈乔说:“夫人之眼,乃思儿心切,流泪太多所致。心
病酿成眼疾,怕无药可医。过去有舜帝舔目复明之说,你不妨试上一试。”
陈乔为医母眼,每天洗漱毕,束巾焚香,小心翼翼的用舌头舔母亲的一双瞎眼,他一边为母亲舔眼,一边给母亲说他在各地为官的故事和珍闻奇象,日复一日,持之以恒,从不间断。哪怕再忙,也不忘记。过了两年,奇迹真的出现了,母亲的视力恢复了,眼睛明亮如初,一家欢天喜地。
陈乔这种至孝至诚,至仁至义的品行,一时传为美谈。成为义门后裔学习的楷范,并一直流传至今。
金鸡屙银: 义门陈的副主事是一位老太婆,她银发飘潇,身骨健朗。负责管理义门三千多口人的吃饭穿衣之事。
一天,她和一群妇女在池塘边洗衣。在一块光滑的青石上,她手举棒锤在石上锤衣服。谁知一锤下去,石块竟发出了“喔——,喔——”的鸡鸣声。又试了一次,发出的仍然是鸡鸣声。细心的老人便将这石块搬回了家,放在天井
里。
她每天要安排一大家子的吃喝,早晨总是起得很早。那天天还没亮,她又早早的起床,打开了门。忽听到那块石头又发出了“喔喔——喔——”的鸡叫声,那高亢悦耳的鸡鸣声传得很远。忽然,那块石头突然裂开,一只黄公鸡从碎裂的石块里飞了出来,老人眼灵手快,扑上去,用围裙兜住了大公鸡,抱回家里。又找来绳子,牢牢的拴住了公鸡。
从那以后,她每天精心喂养公鸡,给它米吃,给它水喝,和它一起玩耍,还给它梳洗美丽的羽毛。每当她劳作回来,公鸡总是围着她转,跳舞,唱歌。和她成了分不开的好朋友。
这一天,她又劳累了一天回到了家,推开门,忽然看见公鸡身前身后尽是白银。她很奇怪,哪来的银子呢?经过仔细观察才发现,银子是公鸡屙出来的。喂白米,屙白花花的银子;喂红米,屙黄灿灿的金子。她知道,这是义门的孝、义感动了天地,是上苍的赏赐啊!于是,她把金银收集起来,补贴族用。
鸡屙金银的故事传扬得很远。时人有诗为证:孝义感苍天,雄鸡亦惜怜。
金银从米变,屙出一囊钱。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54149
精华: 0
发帖: 1999
威望: 474 点
金钱: 2488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1 点
在线时间: 25793(时)
注册时间: 2011-01-12
最后登录: 2024-10-16
15楼  发表于: 2012-06-07 14:42

百犬同牢: 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的“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传说,就是出自江州义门陈的一段佳话。
义门陈礼义为先,孝道治家,满门重义尚德。久而久之,教化影响了牲畜。至唐昭宗庆历年间,家有七百四十余口,每日设广席,长幼依次坐而共食。蓄犬百条,共食一槽,一犬不至,诸犬皆不食。原来卧于紫扉旁,是一只老母犬,脚拐,眼瞎。每晚睡门楼之上,伴星斗,防匪人,尽其义也。老犬不至至,余犬皆不食。
相传有一年,御驾亲临。带来100只肉包子,放在犬槽内,群犬呼而相聚,各衔一只包子于口中,但见一条白犬,独步槽前,口叼两只包子走了。圣上异之。遂率人尾随其后,至一柴扉旁,见有一拐脚黄犬席地而卧,白犬将肉包子丢了一个给黄犬,众犬方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啃动嘴里的包子,昭宗见状,圣心大悦,称道:真义犬也!
古义门坊建有“百犬牢”。其门有一对联曰:“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牢内异物皆效义;一吠突起百吠齐怒寨中同声共护门。”百犬同牢是昔日义门坊的一个重要奇观。诗曰:百犬同牢佳话传,煌煌陈氏义当先。
一门风范留青史,千载凭踪泪不堪。
百婴待哺: 在义门正宅之南约四华里之处,有一处专门养蚕织布的家庭纺织厂,名曰“都蚕院”。家法规定,凡45岁以下妇女称为“蚕妇”,必须到都蚕院劳动,有三百多妇女在此劳作。
蚕妇们正值盛年,不少人有吃奶的孩子,为了方便哺乳,家长便在都蚕院附近建一所“育婴堂”。近百名婴儿在此同堂待哺。称为“百婴同堂待哺”。婴孩睡的也有,玩的也有,笑的也有,哭的也有。他们一字儿排开,小腿儿乱蹬乱放,嗷嗷待哺,煞是好看。不论是否亲生,只要饥饿啼哭,蚕妇们都会解怀捧乳,主动喂养。晚上也是轮流看管。所以有些小孩三岁不识母,丈夫不听妻偏言,耕男不道田中苦”的大公无私又和睦相处的局面。
一千多年前,义门陈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创造了谐同亲和的家族文化,使我们这些一千多年后的子孙还能从中传继很多有益的东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异席同餐 :义门陈家族合德同风,事无巨细。一日三餐,集于食堂。用膳都讲究程序。
《宋史》记载义门陈时写道:每席必群坐广堂,不能“随其所有”,而要“布置周全”。启蒙儿童为一席,七岁以上女孩为一席,七岁以下女孩为一席,婆母新媳为一席,青壮年男士为一席,六十岁以上老人为一席。“以序而自行”,“数代而行之”。并区分不同对象,“因人而佐食”。病人有病人的饭,老人有老人的饭,孕妇,乳娘个不相同。此就餐方式,虽然陈旧繁琐,但它却是家庭教育的一种形式,有益于各个年龄层次的饮食需要,有益于身心健康。有益于培养合族同一的家庭风气。通过饮食期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合德同风”。公元1050年时任宰相的陈尧叟衣锦而归时,欣而赋诗:“田里苁蓉应逊畔,儿孙游戏亦成行”,为族风的古朴而有序欣喜莫名。名相寇准也称其义门陈“文以魁天下,家和庆有余”。
新媳下厨 :义门陈治家有方,家法森严,满门敦睦,上下和谐,名闻遐尔,誉播天下。然而有段时间,社会上却流传“有女不嫁陈家郎”之说。为什么呢?
原来,义门陈家法规定,新进门的儿媳妇,必须下厨房锻炼数月,“掌疱炊之事”,“排布堂内诸事”。为以后主持家务、从事生
产做好准备。不论何人,一律如此。这实际上是一种劳动锻炼形式,也是让新媳妇融入家庭,熟悉家人,和睦家风的一个过程。就这样,依法行事,坚持数代。尽管当时有富贵女子“不嫁陈家郎”之说,但义门陈和睦的家庭风气,蓬勃的发展态势,仍然吸引着大批女子嫁入陈家,使义门陈氏繁衍生息,人丁兴旺,日益昌盛。
击豉传餐 :在今天车桥镇义门村委会的西南方,有一座山,叫“打鼓山”,是当年义门陈人击鼓传令,递送消息的地方。一族三千多人离合集散,需要信号。鼓声就是他们传递消息的信号。 “击鼓传餐”,也就应运而生了。每天吃饭的时候,打鼓山便响起了鼓声,人们一听到鼓声,便不约而同的从四面八方,有说有笑的涌向馈食堂,在食堂师傅的组织下,集中吃饭。 北宋枢密使(副宰相)赵普有一天到义门视察工作,听到此声,随即写了一首诗:“击鼓传餐岂异初,江州义族不差殊。当朝秉察观风致,特为高门大揭书。历代旌表皆盛迹,屡世敕赐悉成模。如今诚信古人语,和善之家庆有余。”歌咏义门陈的家风义象,发出内心由衷的感叹。
公婆大丘 :乾化元年(991)大年三十,义门陈氏家长陈旭,用重金买下了黄忠辅家的大田一块,以步丈量,计三千八百步。陈旭心想,一步一丁,吾家可增至三千八百口矣,此田乃一步一丁田也!
除夕之夜,义门坊喜爆声声、锣鼓阵阵,整个家族沉浸在祥和幸福的欢乐声中。寿安堂里坐满了年长的寿星。议事厅里,只见主家婆婆一会儿出、一会儿进,不断的向在厅里守岁的家长陈旭报告男丁出世的喜报。桌上摆满了各房送来的添丁喜面,(义门坊有一个重男轻女的封建习惯,即生男丁要送喜面)。寿安堂里守岁的老人一数,桌上摆的喜面共计三十七碗。天刚放亮,又有人送来四碗喜面,一共四十一碗。于是便有了“义门陈氏一夜生男四十一”的记载。 第二天,管理百婴堂的公婆们听说购买了黄忠辅的大田,一致要求将此田划百婴堂专用口粮田,陈旭当即应允。由于百婴堂是义门的公婆们管理的,因此该田取名叫做“公婆丘”。
一门风范留青史,千载凭踪泪不堪。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54149
精华: 0
发帖: 1999
威望: 474 点
金钱: 2488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1 点
在线时间: 25793(时)
注册时间: 2011-01-12
最后登录: 2024-10-16
16楼  发表于: 2012-06-07 14:44

千秋院里嬉笑多 唐僖宗光启元年(885),义门陈为了解决“穿”的问题,办了一个家庭纺织厂,名曰“都蚕院”(地址在今义门村浙江移民队)。凡有劳动能力的妇女在此养蚕缫丝,纺纱织布。最高峰时有三百多名“纺织 蚕妇”、“蚕婆”。 家长陈崇又在附近杨庄买了一片土地,建了一个健身休闲的场所,名曰“千秋院”。蚕妇们累了休息时,在这里荡秋千,踢毽子,爬竹竿。她们挠背伸腰,其乐融融、嬉笑打闹,趣味多多。这是我国最早的家庭体育场所。表现了义门陈家长为和谐家人的远见卓识。至今当地人还称此处为“千秋院杨家”。即现在的德安县磨溪乡尖山村。在那里,千秋院的遗址尚存。
千古绝对 :北宋庆历四年,大诗人,大文学家,文章太守欧阳修慕义门陈文风之盛,跋山涉水来到东佳书院游历讲学,受到东佳学子们的热烈欢迎。
一天,他讲完学,在东佳学子们的簇拥下,游览东佳胜迹。站在“一字园”高高的岩台上,他面对齐天削壁,峥嵘峭岩,高悬古松,层峦迭嶂。不禁吟道:“奇峰巍峨,三岩突兀。一岩如堡,临空北悬;一岩如虎,伏颠东腾;中岩赤壁,陡然下坠。”秀美的东佳风景和人文大观增添了他的游兴。他又来到了“永清潭”,只见紫岩耸延,藤蔓碧绿,岩泉叮当,飞瀑千丈。欧阳修兴奋不已,灵思涌动,雅兴大发。他对随同而来的东佳学子说:“吾有一联,尔等能应对否?”接着,他用洪亮的溢满喜悦的声音吟出了上联:“山石岩泉流白水”。 这个上联。抓住东佳胜景——岩泉飞瀑,巧拆“岩”“泉”二字为山、石、白、水四字,以“岩”“泉”为主并将山、石与白、水置于联中前后,巧妙铺陈,描写精当,颇有韵味。东佳学子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谁也对不出下联来。一千多年过去了,一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人能对得出下联。 你能对出下联吗?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54149
精华: 0
发帖: 1999
威望: 474 点
金钱: 2488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1 点
在线时间: 25793(时)
注册时间: 2011-01-12
最后登录: 2024-10-16
17楼  发表于: 2012-06-07 14:45

尧咨受教: 陈尧咨,年幼聪颖好学,刻苦努力,练就一身文武双全的好本领。他三十一岁中状元,官至吏部尚书、节度使。由于年轻得志,便也沾上骄傲自大的毛病。
有一天,陈尧咨在靶场上射箭,几乎箭箭射中靶上红心。围观的人们无不喝彩叫好,只有一个老头略微点了点头。陈尧咨问老头儿:“你认为我的射箭不高明吗?”老头说:“这没什么,只不过手熟而已。”陈尧咨一下变了脸色,怒冲冲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箭法!”老头说:“请你看我往葫芦里倒油。”原来老头是卖油的,他拿了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小钱盖在葫芦口上,然后用勺子从油篓中妥出油来,将油慢慢地从钱眼中倒入葫芦里,一勺油倒完了,钱孔周围一点没沾油。围观的人和陈尧咨都看得目瞪口呆,老头却笑了笑说:“这也没什么,只不过手熟而已。”
他在荆南任知府时,回家探母。其母冯太夫人问他:“你在荆南作知府,有些什么政绩呀?”陈尧咨说:“荆南来往的官员很多,经常都有宴会迎来送往。我常在宴会上表演射箭,让客人们欣赏,客人们没有不佩服我的。”其母生气地说:“你作官不勤政爱民,却专爱炫耀你的什么神箭,这符合你父亲的教导吗?”冯太夫人越说越气,举起拐杖朝陈尧咨打去,把陈尧咨佩戴的金鱼也击碎了。
尧咨一下子慌了。连忙跪在母亲面前,说,孩儿不孝,请母亲息怒,请母亲息怒。孩儿再也不敢了。从此,陈尧咨有了很大转变,他严以律己,凡事躬亲,作了很多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54149
精华: 0
发帖: 1999
威望: 474 点
金钱: 2488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1 点
在线时间: 25793(时)
注册时间: 2011-01-12
最后登录: 2024-10-16
18楼  发表于: 2012-06-07 14:46

陈渊参试 :宋太宗开宝年间,义门陈出了个才子叫陈渊。渊天资聪明,诚实敦厚,勤奋好学。三岁吟诗作赋,五岁博览群书。才华横溢,无所不精。令人奇怪的是,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族里珍惜他的才华,就让他到东佳书院一边教书,一边继续科考。他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出的弟子个个品学兼优。其中进士及第者一十九名,中举及中秀才者不计其数。如参知证事夏竦,八文龙,九才子中的陈诏,陈俨,陈金,陈恕,陈玫等都是陈渊的门生。 宋仁宗天圣年间,已入不惑之年的陈渊再次和他的弟子一道,去县城参加科考。县令考虑他年事已高,却屡试不中,功名未就,为顾其脸面,特为他单设考场,做做样子。并出了一个很简单的上联“弟进师不进”作为考题,让他对下联,对出下联就算考中秀才。可是,一个时辰过去了,他抓耳挠腮,怎么也对不出下联!当然又是榜上无名。 出了考堂,县令走到他的面前,不无惋惜的说:“陈渊先生,为何弟进师不进呢?”陈渊长叹一声,答到:“我是人能命无能啊!”县令一惊,哈哈大笑道:“弟进师不进;人能命无能!一副佳对呀!”于是,县衙给了他个秀才。从此,他一心教书,再也无心科考了。
美须才子: 陈延芝,义门陈九才子之一,乾德元年(963)进士,官至太常寺卿。他高大英武,凤目秀眉,一表人才。尤为特别的是他的胡须,漆黑闪亮 ,长过膝盖,人称“ 乌髯公”。
一日,陈 延芝应召进京,正适满朝文武早朝之时,有司具奏皇上曰:奇异之人入朝也。皇上闻之,放下手中的奏折,急忙召见。只见陈延芝神采飞扬,似神仙步履,伴过膝美须,飘然而至,站在两旁的文武大臣无不惊讶!此时,陈延芝面对天子,大礼恭毕。皇上试其才学,陈延芝应对动人,皇上高兴得走下龙椅子,十分亲切地挽住陈延芝的手,下令众臣随同,共游皇宫。
皇上和陈延芝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一边走、一边询问江州陈氏义事,陈延芝谈古论今,满腹经纶,应对自如。皇上十分欣赏他的才干,当着文武大臣的面,抚其美须,伸出拇指赞道:“真英才也,江南第一人物!”说完亲赐给陈延芝锦囊,并笑着说:“此锦囊拿回去保护好你的长须。”美须才子就此扬名。
“义”保平安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占领了江州城。朝廷出兵讨伐。义门陈氏陈昆兄弟七人参加战斗,英勇抗击金兵。弟兄七人冲锋陷阵,出生入死,英勇杀敌,攻克了江州城。然战事反复,七兄弟被困江州城中,同时被困的还有大宋官兵数千人及城中数万百姓。被困官兵和百姓奋勇突围,英勇作战,江州城尸体盈巷,血流成河。后江州城被大宋官兵收复时,被困城中的大宋官兵和百姓十之有九被金兵杀戮。陈氏七兄弟虽被打散,却无一伤亡。他们在战后的团聚被时人称为一件很奇怪的事。宋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制诏总裁胡旦说义门七兄弟的“异处同归”,是“义之所感也”!义门陈的“忠”和“义”保佑着自己族人的平安! 还有一年,频繁的天灾和战乱使大宋百姓流离失所,缺吃少穿。仅江州一地,饿死人就无以计数。不少村的人,都死光了,连抬死人去掩埋的人都没有,凄惨至极。义门陈氏一门三千余口也在生死线上煎熬,靠挖野菜采野果充饥。由于义门陈孝义为先,上下和睦。一碗粥,先给老人孩子;一个野果,每人咬一口。一门和谐,互相礼让,团结互助,共度难关。灾荒过后,三千余口竟安然无恙,未饿死一人。这又是一个人间奇迹。胡旦在《义门记》中写道,陈氏能在“仍岁饥荒”“啜粥杂以藻菜”的困境中“怡然相存”,是“义之所至也。” “义之所感”,“义之所至”,这些看上去很平常的话,却包含着极深的生活哲理。它是先哲们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总结出来的东西,给人启迪,催人思考。生活的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规律,循着规律去生存,就会平安,就会发达。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54149
精华: 0
发帖: 1999
威望: 474 点
金钱: 2488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1 点
在线时间: 25793(时)
注册时间: 2011-01-12
最后登录: 2024-10-16
19楼  发表于: 2012-06-07 14:48

仁宗私访 :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江南数月无雨,旱象严重。灾民遍野,饿殍盈巷。宋仁宗赵祯闻奏,便率一行官员,到江南视察灾情。
在江州府,仁宗询问了江州地区的受灾情况后,特别的询问了义门陈家的受灾情况。江州知府禀道:“义门不但没受灾,庄稼长势还好于往年。”仁宗听罢,大喜。但不免又有点半信半疑。于是,决定到义门陈去看一看。 第二天,仁宗扮成一书生,轻车简从,去义门微服私访。一路上,骄阳如火,热风焱焱,禾苗干枯,颗粒无收。除了路上少许逃荒要饭的,四野空无一人。老百姓苦不堪言。仁宗的心,无比的沉重。 转过一座小山头,仁宗却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只见田畴碧绿,溪水潺潺。田野间,农人劳作,欢歌笑语;书院里,书声朗朗,学子缠绵。老人在树荫里闲话,儿童在小河里戏水。仿佛进了人间仙境。仁宗不禁心旷神怡,豁然开朗,连声说:“奇哉!奇哉!”随从告诉他,这便是义门陈村。 义门陈热情的接待了仁宗。并派德高望重的老者相陪。仁宗问老人:“江南其它地区干旱严重,民不聊生,可这里为何未见灾情呢?”老者答道:“义门人口众多,上下睦和,孝义治家,老少齐心。大家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共享。一方面,齐心协力,挖渠引水;另一方面,也许是义门陈满门重德笃义,感动了上苍,上苍有意眷顾吧!这里比别的地方最少多下了三场雨。” 仁宗又走访了“德星楼”“都蚕院”“刑杖厅”“东佳书院”“旌表台”等地,每到一处,义门的治家风范都深深的吸引着他,令他新奇,令他感佩。最后,他来到了“百犬牢”,众犬一看来了客人,立即排成两排,摇首摆尾,以示欢迎,把个大宋的皇帝老儿引得哈哈大笑。他数了数,九十九条。“不是百犬同牢吗?为何少了一犬?”陪同视察的陈姓家长用手指指说:“那不是!犬王在那草棚上睡觉呢!”仁宗顺着手指方向看去,离牢百余丈,有一草棚,草棚顶上睡着一条黄犬,硕大无比,雍容华贵,姿态安详,不时的用眼朝着这边了望。但见草棚上方的天空一朵白云,亭亭若华盖,罩在黄狗的身上,挡住了日头。一道道霞光,从白云中射出,耀眼灼目。仁宗看着看着,突然手足一软,瘫坐于地。少许,他长叹一声道:“此非凡地也!” 宋仁宗回到宫中,大病了一场。病愈后精神一直不济。对于义门坊的一场虚惊,他郁结于心,难以释怀。包拯,文彦博这些大臣看在眼里,思考着如何为皇上分忧。第二年(1062)三月,包拯、文彦博等联名上书,说义门陈人口众多,朝野大盛,建议分析。七月,仁宗准奏。并派谢景初,吕海,穆恂,刘献等官员监护分析义门。一个绵延一十五世,聚居三千九百多人,历时332年的特大家族,就这样分成291庄,撒向全国各地了。
醉鸽和酒 :酿酒是义门陈氏的重要产业。义门陈酒曾是闻名于天下的琼浆佳酿。古诗中屡屡出现的“朗吟品陈酒,雅叙有高朋”,“待客开陈酒,留僧煮嫩蔬。”等句子。这里的“陈酒”,原来是指义门陈酒。
宋天圣四年,太宗宣义门陈氏家长陈兢入朝。陈兢为谢皇恩,带上几担义门陈酒去面圣。皇上品酒之后,龙心大悦,遂赐一鸽一梨。陈兢当场把梨子吃了,把鸽子放入袖中。圣上问其故,陈兢禀道:“义门陈永不分离(梨)。”圣上欣然。
陈兢携鸽还家,将鸽子捣碎,和进一缸新酿的陈酒里,合家3900余口,每人以猪鬃蘸酒,共品其味,共享皇恩,满门欢喜。太宗闻知,赞曰:“诚哉,义门也!”说来也怪,义门陈酒,加入乳鸽做调料,风味独特,酒香浓郁,酒质更胜一筹。时人赞道:“陈酒和鸽,满门好合;鸽和陈酒,义门长久。”后人有诗为证:益寿延年却风雨,香甜绵软不来头。碎鸽和酒惊天下,千载酿成第一流!
三藏阁 :在义门陈氏恢宏的建筑群中,有一座建筑风格别致的塔楼,高三丈有余。阁门上,“三藏阁”三个大字金光灼灼,闪闪耀眼。这是义门陈始祖陈兰为收藏祖传唐三藏十卷经书而建的塔楼。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45»Pages: 2/5     Go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风水故事≌≌ » “天下第一家”义门陈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