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轮回中,我们最大的三个问题!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楼主  发表于: 2025-01-01 07:33

0 轮回中,我们最大的三个问题!

要想将佛法融入生活,首先心中要有佛法,如果心里根本没有佛法,那拿什么去融入到生活当中呢?根本没有办法。

所以首先要有正知正见,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这样才能将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整个生命轮回当中。

我们最大的三个问题是:第一,贪欲心,贪财、贪名、贪所有世间的东西,终日为名缰利锁所捆缚,这都叫做贪欲心,这是我们流转轮回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第二,自私心,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损人利己,这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第三个更严重的,就是执着,对任何事物,都患得患失,执持不放。

正是因为这三个祸害,才让我们流转轮回无法解脱。而对治这三个问题的法门,才是真正的佛法。

贪欲心的对治,是出离心。有了出离心,就可以断除或控制贪欲心;自私心的对治,是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就可以减少或消灭自私心。

执着的对治,是证悟空性。证悟空性以后,包括贪欲、自私、执着在内的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证悟空性是最关键的。

禅宗经常讲放下、放下,怎么样放下呢?暂时对生活生起一种厌烦心,悲观厌世、脱离生活,躲到山里去修行,这不是放下,只是暂时的逃避。

真正的放下,是从根本上知道这一切都如幻如梦,故而没有任何执着与挂碍。



我们必须知道,对任何一个世间的有漏法,无论钱财、名声、地位还是人,只要有执着,它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痛苦。

执着越大,给我们带来的痛苦越大,甚至痛苦已经超越这个东西原本给我们带来的幸福,这是肯定的。要断除世间所有的痛苦,首先就要断除执着。

有些印度外道不知道这个道理,也没有去寻找其中的因由。只是盲目地认为,轮回可以直接断除,只要把身体毁掉,就可以成就。

所以他们赤身裸体、自我虐待,甚至做出跳楼、自焚等极端行为,这些都是没有找到轮回与痛苦根源的错误观点所导致的。

凡夫一致认为,痛苦来自于外界的人、物或其他事物。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痛苦源自于外界,这谁也无法否定。

但真正的痛苦根源并不在外面,而在我们自己的内心当中,归根结底,就是执着。

但断除执着很难,尤其是用显宗的保守方法去断除,就更难了,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更好、更快捷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密宗所讲的证悟空性的方法。

做任何一件事,不能把自己的利益摆在头位,最好先考虑他人的利益。当然,这对我们来说很难,但即便如此,也要迎难而上。

在同事之间、同学之间、战友之间,不能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要学会让步,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次要的地位。这就是菩提心融入生活,希望大家能点点滴滴地去做。



总而言之,除了贪嗔痴等精神上的恶念以外,其他任何行为,包括十不善中身造的杀、盗、淫的三种罪业,以及语造的四个罪业,都可以转为道用。

以什么转为道用呢?在大乘佛教中,是以两种力量转为道用:第一个是空性见,只要证悟了空性,深深体会到一切都是如幻如梦,则一切现象都可以转为道用的,所有罪业也不会影响到证悟者。

另外一个,就是菩提心的力量。在菩提心的基础上,所有的行为也可以转为道用。

证悟空性对我们来说,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即便是证悟了初步阶段的空性,但要用到日常生活中,或达到能够把一切行为都转为道用的标准还是有点难。

但只要在作决定的当下有菩提心,一心一意为了众生,没有任何自私的成分,以当下这一瞬间菩提心的力量。

即使是声闻、缘觉等小乘修行人根本不敢说、不敢做、不敢碰的杀、盗、淫、妄等行为,都能够转为道用。

既然杀、盗、淫、妄等平时堕地狱的因,都能够转为道用,那还有什么行为不能转为道用呢?大乘佛法历来是以众生为本,只要对众生有利。

即使做一点表面看来不如法的事情,也是稀疏平常的行为。这是《般若经》当中有记载的,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差别也在于此。

很多人都向往大圆满、大手印等高法,但只能是向往、羡慕而已,没有证悟大圆满,又怎么能将大圆满融入到生活当中呢?所以我们不要好高骛远。

上述方法,却可以真正运用到生活当中,希望大家都能学以致用。
[ 此帖被格力琼寺在2025-01-01 08:10重新编辑 ]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沙发  发表于: 2025-01-03 17:38

总认为别人不对,这是大业障!

情绪五毒之最,“怨”

一切疾病,都是来自于情绪和业障。情绪中最具毒害自身身体的有:怨、恨、恼、怒、烦,这五种情绪,叫作五毒。五毒中,怨的危害为最大。怨来自对自我的一种执着,即“我执”。
之所以“怨”,及“怨”的结果

我们之所以不满意,之所以怨,它的根就在“我”上面,觉得我比别人重要,我比别人大,所以一切如我的愿,一切要以我为怎么怎么样。

很多人差不多事事都在埋怨着。因为与人打交道,很容易,就是,完全满你意的东西的人、事、物都是非常少的。古德言:“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那么也就是说,产生怨的渊源是太多太多。

因怨生恨,很多病,也许发生在心脏上,也许发生在肝上,也许发生在肾上,开始的时候,都是因为脾土的问题带来的,而这个脾土是因为怨的原因带来的,怨是一个原始的滋生因素。
“怨”,就是总认为别人不对
如果你身上有任何疾病......先问问自己的禀性里,怨,恨,恼,怒,烦,自己常常会犯哪一个?尤其是要看看,我是不是常常有埋怨别人?埋怨具伪装性,就是总觉得别人做得不对。
比如:自己工作没做好,说是老板不赏识,同事不支持;做妻子的,常埋怨自己的丈夫不够体贴;做丈夫的,常埋怨自己的妻子不够温柔;做老板的,常埋怨员工不够聪明,工资太高;
做员工的,常埋怨老板太苛刻,工资给得低;做客户的,常埋怨商品,或商家不够诚信;做企业的,常埋怨消费者太过刁蛮。
也许这些事情,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因为这些事情而产生的那种怨的情绪,却是你自己的事,而且这种怨最大的问题是,会转换成你身体疾病的深层次的因。

如何解决怨?一切疾病,都是来自情绪和业障,要想少生病那就不要怨一切人事物。
就算别人做得不对,你也不应该有理由怨,怨了不解决问题。一方面不解决,而且反助于影响到自己,实际上是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
有的人天天说,胃又胀又痛,长得一表人才,又是胃痛,可以问问自己,是不是太过力求完美,老觉得别人做事不靠谱,非得自己做,表面上看呢,是一种追求完美的正向人格。

其实他是被包装成了埋怨别人的深层的心理素质。因为有了怨,于是我们才出现了恼,怒,烦,恨这一些另外次第的情绪,于是身体的诸多疾病,都因此来了。

情绪病是心的外在表相,业障病是因果示现。如果要治病要先从诵经持咒、量力放生培养慈悲喜舍心开始,我执少了然后消业障。我们的业障多来自前世因果和今生杀生和贪执所为。
消除怨恨的方法
第一,回向功德
读经消业最快,诵读金刚经,地藏经、心经、普门品、弥陀经等等功德不可思议。地藏经说,有人念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乃至经中一句,地藏菩萨都要救这个人。
因为这个人有佛的善根。因为每个人都是佛。如果你对某个人有怨,那就多念经持咒、行善法、回向给这个人,消除你们之间的隔阂和业障。
第二,感恩知足
忘恩,则永远都不会满足,永远都会有怨恨,因为总认为别人照顾自己是理所当然的。唯有感恩知足,才能不怨人。如果能做到“不怨”,最受益无穷的还是自己。
看山成形,看水得趣。
级别: 天王会员
UID: 219644
精华: 0
发帖: 821
威望: 75 点
金钱: 4782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14 点
在线时间: 7338(时)
注册时间: 2018-02-25
最后登录: 2025-03-30
板凳  发表于: 2025-01-03 20:07

执着于消业,执着于善根,执着于满足,执着于发生什么,执着于不发生什么。这种劝人去执着,劝人去做什么,劝人不做什么的做法,有点像成功学导师。虽然也有些效果,但是,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吗。

[ 此帖被via430681在2025-01-03 20:20重新编辑 ]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3楼  发表于: 2025-01-03 21:03

我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经过一番磨砺,具备在各种条件下解决所遇到任何问题的能力,最后才能心想事成。

然而,倘若没有人向我们发难,我们能否练成这样的本事?不可能的!平时不经历磨难,便不会获得解决困难的能力,更无法增长智慧来应对错综复杂的局面。一旦遇到困难,很可能立即就被击垮。现在,我们之所以有足够的能力和敏锐的智慧,都是制造障碍者所赐。
因此,彼等真的于我们有恩,诚为我们的大恩人呐!

人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仰慕,都希望他人顺从和赞叹自感己,可是,若没有人跟自己过不去,总是损害自己的利益,我们又从何去练就一颗宽容之心、包容之心、成就忍辱的功德呢?

因此,我们的忍辱之心,乃至于忍辱的功德,正是所谓的“敌人”所恩赐的!倘若缺少了这位特殊老师的帮忙,即便我们将家产全部用作学费,请遍天下名师,也无法获得这类智慧的教授。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4楼  发表于: 2025-01-04 07:50

▲印光祖师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汝学佛而不知息心念佛,于儒教尚未实遵,况佛教乃真实息心之法乎。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乃至万行。心经照见五蕴皆空。皆示人即境识心之妙法也。若一向专欲博览,非无利益。奈业障未消,未得其益,先受其病矣。
辑自《印光法师文钞》复马契西居士书三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5楼  发表于: 2025-01-04 08:36

修行就是无数次直视人性,
尽管三观崩塌,信仰挫败
也要重新拾起,
变成冉冉灯火,
不悲不喜,
为自己和他人照亮
前行之路。 ​​​

~~~ 黄帅禅乐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6楼  发表于: 2025-01-04 08:39

众德依戒住,如地长一切;勿冗瘦杂怖,佛说应常习。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所有的功德,它有个依靠,比如说我们生长万物有个依靠是大地,没有了地怎么生长万物啊?它就没有地方长。同样的道理,戒律好比是大地,有了这个戒律的大地――良田,才能长成五谷丰登。同样的道理,你修这个戒是一切功德的基础,这是佛长期所说的。因此,第一、你守护的戒律,一定不要让它损减、损害;第二、不要被污染、杂染,不要变得越来越糟糕。或者不要守得越来越少,不要染上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其中第一点,就是自己的戒律不要衰减的意思,就是你曾经守五戒,之后变为四戒,然后又变为三戒,那就说明你守戒慢慢衰减。不要这样,刚开始你守五戒不行,守不了,先守三戒,然后变为四戒,然后再过一段时间变成五戒,然后变成为守十戒,逐步逐步地增长,而不要往下减,这是第一。
第二、不杂染是什么意思?你守戒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不要在别人面前装自己很厉害,不是这样。而是为了自己今生和来世获得安乐之故,所以才守戒。说到这儿的时候,我要多说两句,这个持戒特别重要。为什么呢?持戒并不仅仅是佛教学习者的专利,任何一个人,你想受人尊重,你一定要学会持戒。一个人对自己没有任何一个准则,没有任何一个规律的人,是不会被他人所信任的。
第二,持戒是庄严当中最好的。你身上带着值几千万或者上亿的钻石,戴在你的身上,满身都是钻石,你觉得很漂亮吧?不过你漂亮的目的是什么呢?让所有的人羡慕你对不对?可是能达到吗?达不到。为什么?只能让所有的人嫉妒你,小偷看着你的钻石,想着怎么去偷、怎么去抢;别的人看着你的钻石就嫉妒、眼红、心里很不舒服,跟你一起待着觉得没面子,所以他就不愿意跟你待着。也就是说,你的这种再好的珍贵的庄严,对你来说,只会变成为众叛亲离的因素,绝对不会变成为人人仰慕你,或者喜欢你,或者欣赏你的作用,不会的。那什么样的人他会被人人喜欢、人人尊重呢?身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自己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口头怎么说、不怎么说,对自己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心里怎么想、不怎么想,对自己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而你的这种要求,非常符合大家共同的利益,那这样的人,不只你的朋友,连敌人都会仰慕你、尊重你,说这个人首先是个好人。所以他会变为人人尊重、人人尊敬的对象,因此你的仇恨等等慢慢地都会化解。
因此,人一定要学会不要用金银珠宝去妆饰自己,而要用清净的戒律——清净的行为、清净的言谈和清净的心理状态——来庄严自己。这样一来,你才会变成为这天下最可爱的、最可尊敬的人,所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7楼  发表于: 2025-01-04 08:40

从前,佛陀住在舍卫国衹树给孤独园时,须达长者有一位小女儿名叫苏曼,面貌端正,姿色姣好,受到长者怜爱胜过其诸子,每次出行都要把她带在身边。一次,长者带着她来到佛面前。苏曼一见到佛,恭敬之心顿起,想要用上等的香料来涂满佛的住所。当时她手中拿着一颗宾婆果,佛要过来、在上面写了种种香料名单后又还给她。于是女孩和父亲一起回到城里,按照佛所需要的香料,各处购买,然后拿到衹园精舍,亲自碾磨调制,天天如此。

当时,持叉尸利国王派他的一个儿子到舍卫国,刚到这里,便到处游玩。有一天,他也来到祗园精舍,见到苏曼正在里面磨制香料,非常爱慕她的姿容,想要娶她为妻。于是,他便到城中,对波斯匿王说:“这里有个女孩,正合我的心意,希望大王将她赐予我,请不要让我失望。”波斯匿王问道:“是谁家的女孩?”回答说:“是须达之女。”国王说:“你自己去求婚吧,我不能为她做主。”王子再次对波斯匿王说:“大王如果同意的话,我可以自己去求婚。”波斯匿王允许了。于是,王子便命他的随从先回国去,只留下一头象,自己跟在大象后面,来到衹园精舍,将苏曼捆绑住后骑象离去。须达听说此事后连忙派人追赶,无奈象跑得太快,终是追赶不及。
王子回国后,便立即娶苏曼为妻。后来,苏曼怀孕生下了十枚卵。后来卵自动裂开,里面竟有十个男孩,个个相貌俊秀出众,与众不同。后来,十个孩子渐渐长大,都非常勇敢健壮。但他们都十分喜欢打猎,经常伤害生灵。母亲苏曼心地善良,怜愍众生,便常常教导儿子不能如此。他们对母亲说:“射箭打猎,最快乐不过,母亲现在拦阻,是厌憎我们吗?”母亲对他们说:“我爱你们,所以才制止你们这样做。如果讨厌你们,我是绝不会这样劝你们的。因为我知道杀生之罪是会堕入地狱中受苦的,经受数千万年,要被各种禽兽头的地狱鬼卒猎射无数年月。那时你们虽然想解脱,又有什么办法呢?”
儿子们问:“母亲所说的这些,是您自己心里想出来的?还是听别人讲的?”母亲说.:“我过去敬信佛陀,这些是听佛所说。”儿子们问:“佛是什么?希望您能为我们仔细讲一讲。”母亲对孩子们说:“他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相貌出众超群,本应在世上做转轮王,但因厌倦生老病死,所以出家学道修行,得到无上果。他身高丈六、容貌俊秀无比,三明六通,全都明了;他知无穷之事,对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了如指掌。”儿子们听了心中十分高兴,又问母亲:“佛现在在哪里?我们可以见到他吗?”母亲回答:“在舍卫国。”儿子们说:“我们想去拜见佛。”母亲应允了。于是,儿子们立即动身前往舍卫国。
须达长者见到自己的外孙们,高兴无比,十分疼爱,就带他们来到衹园精舍求见如来。少年们见到如来,顿觉他的姿容相貌,超过了以往他们所听说的千万倍,心中欣喜非常,不能自已(yǐ)。佛便随其因缘,为他们讲说妙法。于是兄弟十人同时得到法眼净。
这时,他们又对佛提出想要出家。佛问:“你们的父母同意吗?”他们回答:“还未对父母讲。”佛说:“父母未同意,我不能收下你们。”须达说:“他们是我的外孙,我可以为其作主,同意他们出家,这在情理上也是可以说得通的。”佛便同意了他们出家学道。于是,他们须发自然落下、法衣自然披身,成为了沙门。他们出家之后精进修行,最后都得到了阿罗汉果。这十位比丘相互尊重,同行同住,国中百姓,无不尊敬爱戴他们。
阿难问佛:“这十位比丘有什么造化得以生在富贵之家、并且容貌出众?又因何会遇到世尊、灭尽诸苦?”佛对阿难说:“在往昔过去之世的九十一长劫之中,有毗婆尸佛出现于世。此佛在世上施行教化完毕,即般(bo1)涅槃。他的舍利被分布到各处,每处都修起一座塔,以供舍利。其中有一座塔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当时就有一位老妇人维修了那座塔,又有十个少年偶然见到,就问她:‘您在做什么?’老妇说:‘这是毗婆尸佛的舍利塔,佛在世时功德广博,因此我修此塔,希望得到好的果报。’十个少年非常高兴,都帮她一起修补,修完之后又发誓来世要成为母子,并且希望十个人同时出生。从那以后,经历了很长很长的九十一劫,无论在天上,还是在世间,他们一直都生在一起,享受幸福与欢乐,不仅形体相貌端正、被众人敬爱,而且还得以长寿。还在漫长的时间中,不曾堕入三恶道中。今天遇到我,经我沐浴清化,他们的种种尘垢都荡然无存,获得正果。你们知道吗?当时的老母亲就是现在的苏曼;当时的十位少年就是现在的十位罗汉。”
说到这里,在座的僧众皆信受佛法,各得妙果,欢喜奉行。 ——出自《贤愚经·苏曼女十子品》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8楼  发表于: 2025-01-04 08:43

其实,一个人若将戒律当作束缚,也说明这个人没有做人原则。若人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不用戒律或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起心动念,这个人就是卑鄙之人, 肮脏之人,也是不可信赖之人,他的前途将是一片黑暗。
而若有人严格管理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起心动念,此人则值得信赖,人人敬重,前途也一片光明。我们受持戒律,其目的并非为束缚自己,而是用以完善自己的行为,从错误之言行,转化为最完美、令他人受益之言行;从侵害他人、侵害自己的一切错误言行中摆脱出来,转化为令他人受益,由此为一切人带来快乐,而不是痛苦。
戒律绝非负担,而是庄严。一个人戴着价值百万的钻石行走于外,是很危险的,会令人起嫉妒心与盗心。然而,若是携带完美的言谈举止和起心动念,无论行至何处,也只会受人尊重爱戴,这是自己能拥有且唯一不会遭到偷窃的!倘若想真正完美自我,便以慈悲和智慧为庄严,以戒律为庄严,将一切身体的行为、语言的行为,以及起心动念当中的贪欲、瞋恨、愚昧、自私、我慢等肮脏的垃圾,悉皆通过四力忏悔扔进垃圾桶,那才是最好的。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轮回中,我们最大的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