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Pages: 3/3     Go
主题 : 净界法师:《修行一开始就走入大乘最好》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20楼  发表于: 2025-01-02 21:08

《回向经》
此等诸善根,回向成佛因。

一|有一个神奇的秘诀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
你是否有这样的发现:
小到生活中的一餐美食、一份喜悦,
大到学习和工作中的一个成就、一项荣誉,
如果把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和伙伴,
我们就会收获更多的快乐和友谊。
可见,对美好的分享是收获幸福的秘诀。
那么,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
也有这样的一个神奇的秘诀,
它能够不断巩固和增上我们的善根,
这就是:如理回向。

二|什么是“回向”
回向的含义是什么呢?
譬如,有十个人,
其中只有一人有食物,
而其他九人却没有,
现有的食物本来可以被拥有者独享,
但他却不愿如此,
而愿与其他九个人共同分享。
回向的含义也与此类似。
人们在行善时所造的善根,
能够获得善报,
但大乘的修行人却不愿独自享受此善果,
而是将它分给普天下所有的众生,
这就是回向的内涵。
那么,在回向之后,
自己的善业是否也随之而减少了呢?
善根却不是这样的,
越是回向给众生,
善根就越增长;
越是舍不得回向,
善根就越有可能减少。

三|回向的分类
回向有两种,一是有毒的回向,
二是无毒的回向。
所谓“有毒的回向”,
就是有执著的回向。
般若波罗蜜多经里讲过,
凡是有执著的善根,
就像有毒的食品。
有执著的、不是三轮体空的善根,
虽然也会带来一些临时性的善报,
但因为是有漏之法,
所以不但不能最终脱离轮回的痛苦,
反而会引发众多苦受。
无毒的回向是指,无执著的回向、无缘的回向,
也即在证悟空性的境界中回向。
无毒的回向又分为两种:一是真实的无毒回向,
二是相似的无毒回向。
所谓“真实的无毒回向”,是指登地以上的菩萨在无缘禅定中的回向,
这是薄地凡夫所无法做到的。
我们现在只能做相似的无毒回向,
按照《三十五佛忏悔文》里所讲的方法,
真心诚意地进行观想:
所有十方三世的佛菩萨如何回向其善根,
我也如是回向我的善根。
很多经书上说过,这虽然不是真实的无毒回向,
却可以代替无毒回向。
四|如理回向,
至关重要做了善事以后,
一定要如理回向。
因为善业在没有成熟前,
就有可能遭到损坏。
什么情况会毁坏善业呢?
第一,发嗔恨心。第二,自诩功德。第三,于善生悔。第四,颠倒回向。
如果我们不及时如法地回向,
在以上这些情况下,
即使再多、再殊胜的善根,
都会被毁于一旦。
在这些毁坏善业的因素当中,
最容易出现的是嗔恨心,
它能毁坏难以计数的善业,
对凡夫而言,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行善之后必须立刻回向。

五|如理回向,这样做我们应一心一意地想:
过去的佛、现在的佛、未来的佛如何回向他们的善业,
我也如此回向我的善业,
这就是无毒的回向。
当然,我们也可以念诵《普贤行愿品》,
因为其中包含了很多殊胜的回向。
如果不会念或没有时间念其全文,
就可以念诵从“文殊师利勇猛智”,至“为得普贤殊胜行”的八句两个偈颂。
龙树菩萨说过:这八句两偈是整个《普贤行愿品》的精华。
所以仅念这八句就等于念诵了,
全部的《普贤行愿品》。
如果想广繁,也可以选择其他较长的回向文,
如《入菩萨行论》的最后一品是回向品,
其中的内容都是大乘菩萨的回向,
念诵这一品的颂词也很殊胜。
按照大乘佛教的思想,
我们要为证得菩提、
获得佛陀的果位而回向,
这是最殊胜的回向。
这样回向后,
善根生生世世也不会穷尽,
其善果虽然一次又一次地成熟,
却永无完结之时。
因为善根已经回向了菩提,
所以在未证得菩提之前,
它们是不会消失的。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21楼  发表于: 2025-01-03 07:42

如果我们不在佛法的根本知见上有所建立,而是指望于某些外在的神奇瑞相来建立信念和菩提心,那决定是不可能的。甚至这种指望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妄念,不用别人来反驳他,只消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会十分真实的映现出其内心的空虚和无奈! ​​​

~~~ 崇慈法师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22楼  发表于: 2025-01-04 08:46

菩提心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为利他故,即为利一切有情父母众生之故;二是速疾速疾证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的坚固的、不变的、任运的那种心。为利益一切有情父母众生而希求证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之心,就叫世俗菩提心。它是真正的菩提心。而胜义菩提心虽名为菩提心,本质上却并非菩提心,因为拥有胜义菩提心的人不一定成佛。胜义菩提心是指了知人无我和法无我的无我慧,这种无我慧能够断除轮回根,但它不能保证你证得佛果。如果没有世俗菩提心,只能证得声闻阿罗汉的果或独觉阿罗汉的果。只有胜义菩提心加上世俗菩提心,才能证得佛陀果位。这就像印度的说法:“般若智为佛母,菩提心为佛父”。
为什么呢?父亲是婆罗门族,儿子一定是婆罗门族;父亲是刹帝利族,也就是王族,儿子也一定是刹帝利族。但是母亲则不然,她是什么族,并不等于儿子也是。比如说三个同母异父的孩子,其中一个的父亲是婆罗门族,那么这个孩子就是婆罗门族;第二个孩子的父亲是刹帝利族,那么这个孩子则是刹帝利族,虽然他和第一个孩子是同一个母亲所生;第三个孩子的父亲是贱族,那么这个孩子也是贱族。是什么种姓不取决于母亲,而是取决于父亲。同样的道理,佛母既能够生佛,也能够生声闻阿罗汉、独觉阿罗汉。但是菩提心唯生佛果,不生阿罗汉果。《金刚经》《八千颂》《十万颂》等被称为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原因就在于此。所以说菩提心尤其是世俗菩提心,非常重要。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23楼  发表于: 2025-01-04 08:51

显宗的经典《般若经》里面提到了三种菩提心:牧童式的菩提心、国王式的菩提心、船长式的菩提心。

牧童式的菩提心,先让众生成佛,而后让自己成佛。据说观音菩萨所发的就是类似于这样的牧童式的菩提心。虽然说观音菩萨的证悟早已达到了佛的境界了,可是他仍然表现为菩萨的形象来度人,那是因为在众生没有成佛之前,他不愿意把自己表现为成佛的样子。
所谓的国王式的菩提心,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它的理论是,连自己都没有度脱,怎么能够引路呢?自己还没去过,怎么有能力做引路人呢?基于这样的一种理论,它主张如果想度人,首先必须自己先度脱。打个比方说,自己也掉在泥泽之中,想把别人从泥泽中解救出来,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自己在岸上,再想把这些人解救出来就比较容易了。如此,先自己成佛,然后度化众生比较合宜,这就是国王式的菩提心的依据。
船长式的菩提心,就是共同成佛,大家一起干,最后就一起成佛,就是互相帮助。这就是坐在一条船上,船长到了彼岸,那肯定是船上的所有乘客也一起到了。
这三种菩提心都难能可贵,但是我们绝大多数的经典,还是国王式的菩提心为上。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24楼  发表于: 2025-01-04 08:53

佛依靠什么样的力量来常恒安住于世间、普度众生、利益众生的呢?这是由于佛在没有成佛之前,造集了两个福德,即:一、“是福等流”;二、“善根无尽”。
之所以说如来是福等流,是因为除了小乘和大乘都承认的九个功德之外,在没有成佛之前,做菩萨的时候,所造集的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等一切福德资粮,包括顶礼、供养、忏悔、随喜功德、求转法*、请住世间等一切功德,没有为了现世的长寿、发财而回向,也没有为了来世的人天享受而回向,而是回向于为利众生,而求证无上菩提果位、福德续流永不间断的菩提道当中。之所以得到了佛的果位,是因为回向的结果达到了。
因为造了什么样的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佛的功德是永远享不尽的。众生未尽,佛的事业不尽。因为佛成佛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度化众生,只要一个众生还在轮回当中,佛就不会坐视不救。总而言之,佛在做菩萨的时候,造了三个无量劫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全部回向为了利益众生,没有回向今生的福报,因此,佛的福报是永远也享不尽的。
善根无尽是说佛的善根从来不会浪费。因为皆回向给众生离苦得乐当中,因此就没有浪费,故说善根无尽。
我们想成佛,就要清楚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随念佛的目的,不单单是心中认为佛是了不起的,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很重要——我们也想成佛。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25楼  发表于: 2025-01-04 09:00

与其他的佛出世之时相比,释迦牟尼佛在两千年前,来到这个娑婆世界的时候,这个娑婆世界已经是五浊最为成熟的浊世。
佛陀曾经在无数世前发菩提心,据说当时在大能仁佛面前发菩提心的弟子有一千多位。这一千位弟子发愿说:将来娑婆世界人的寿命多少多少的时候,我愿去那里度化有情,这些度化有情的好时期全部被其他的弟子选了。最后释迦牟尼佛发愿的时候,他发现在一个末法时期,具有五浊,众生贪瞋痴等烦恼非常粗重,世道非常糟糕,人的寿命非常短暂等等。没有人发心度化这一时期中的有情。所以就发菩提心说,将来娑婆世界人寿百岁,具有五浊的时候,由我去那里度化那里的众生。据说当时释迦牟尼佛发愿的力量很强大,所以当时的菩萨们称他为大心力菩萨。
佛陀来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是非常恶浊,那么到现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已经有2500多年了,还会存在2400年左右。2400年之后就不再会有佛法了,直到56亿4千万年之后,弥勒佛才会出世。在2400年之后到56亿4千万年之间一直没有佛,也没有佛法。因为佛法存在与否,要看它对这个世间有没有真正地做到饶益,如果不起作用的时候它自然就不会存在。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26楼  发表于: 2025-01-06 13:12

▲印光祖师

然须发菩提心,誓愿度生。
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则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若不知此义,则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见,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
【书一】五二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996
威望: 2667 点
金钱: 2800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1234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5-04-02
27楼  发表于: 2025-01-07 09:11

印光祖师语:

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犹如聚众尘而成地,聚众流而成海;广大渊深,其谁能穷?然须发菩提心,誓愿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则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若不知此义,则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见;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
(正)与徐福贤书《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连载五十六

……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若不知此义,则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见;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Pages: 3/3     Go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净界法师:《修行一开始就走入大乘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