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许多业内人士对是否取舍磁偏角一直争论不休,有赞成取用的,也有反对取用的。
(一)反对取用磁偏角风水师们的理由是:1、有人认为以罗盘测向后以磁偏角进行纠正,使之符合地球北极,此实属不妥之举。人立天地受阴阳之气交互影响,地磁亦为其中一种。而地球北极则为测定天星十方位置所用,故两者不应混淆。风水立向仍应以磁北极为主,不应以调整后的地球北极做论。2、当代风水师大都只是易学爱好者,缺乏地理测量学专业技术知识,都是在沿用古代先贤留下来的书籍所载方法坐向,他们认为杨公当时不可能知道有磁偏角,即使发现了磁偏角问题,认识也没有过到现代的水平,在一些人中没有理解其中的含义。3、在南方磁偏角小,如南宁只有西偏0050′最小,海口西偏10,昆明西偏10。这样小的磁偏角可以忽略不计,误差自然要小的多,所以南方风水师在南方预测风水准确度受影响也小。这些风水师是反对取用磁偏角呼声最高的。4、在计算磁偏角时比较复杂,取得当地磁偏角的途径也比较困难,也是反对取用磁偏角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我是赞成取用磁偏角的,在风水分析中使用地球子午线。其道理是:
1、在我国大陆上,如南宁地区磁偏角最小,西偏只有零度五十分,与俄国相邻的北边漠河的磁偏角却大到西偏十一度以上,我国幅员辽阔,如乌鲁木齐地区的磁偏角是东偏的,为东偏二度四十分,由此可知乌鲁木齐地区的磁偏角与漠河的相差13度44分,我们都知道,二十四山分金法中每山为15度,这样如果不考虑磁偏角,同样一个风水师,或使用同样的理论方法的风水师,在两个不同地区测量出来二十四山向,实际上都不可能是真正的二十四山方位。在同一个地区不同的年代测量出来的二十四山向也不会一样,30年前在碑上刻的是某山某向,30年向不是原来的某山某向了。所以磁偏角问题绝对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问题,因为它在中国大地各处偏差不小,如北京的为5度50分西偏,哈尔滨的为西偏9度39分,上海的为西偏4度26分等等,这个偏差角度,就是那个地区的真正南北与磁南极的差值,将这差值换算过来以后所得出的方位,才是我们所要求测得的真正地理方位。
2、土圭测量。中国诸史典藉亦有记载,古时相宅及作方位测量,主要以土圭测定其方位,如战国时期的《周礼》中有以下记载:《周礼·地宫司徒》:“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城”。《周礼·地官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周礼·大宗伯》云: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影)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树之。又《春官·典瑞》:“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汉朝著名的浑天仪与地动仪的发明家,张衡(78-139),于他的著作里说当时帝都洛阳就是这样建立的:“昔先王之经邑也,掩观九陕,靡地不营,土圭测景,不缩不盈,总风雨之所交,然后以建王城。”晋朝郭璞祖师(276-324)在其葬书里面已说明:“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其遐迩。以支为龙虎者,来止迹乎冈阜,要如肘臂,谓之环抱。以水为朱雀者,衰旺紧乎形,应忌乎湍激,谓之悲泣。朱雀源于生气,派于未盛,朝于大旺,泽于将衰,流于囚谢,以返不绝。法每一折,储而后泄,浑浑悠悠顾我欲流。”。
以上所列举的土圭法测日影正方位的方法,在唐、宋时其主要作用已经用于风水定向测量中,当时阴宅葬墓已经发展到以形势为体,方位为用。因此,唐宋以前的土圭法,既然是用则测天体日月星辰之方位,自然是采正北无疑。从以上古籍数据中可以确知,方位测量在以前主要是以土圭测定其十二方位的。
3、罗盘三针的发展历史。当大家看到罗盘时,都会发现最内的是指南针,其后是先天八卦、地盘正针、人盘中针及天盘缝针等风水内容,分别由内至外分布在罗盘上。据说世传罗盘三针,最早发明地盘正针用以格龙定向,人盘以测天星之位,以顶消砂之方;天盘测行星之引力,以明纳水之机。这些论点有误导风水界的疑惑。如果对这些论点不进行纠正,罗盘三针的用意及产生的背景问题只会以讹传讹,影响很大。事实是到了唐代,杨公作为赣南风水术祖师,并创立了完整的风水理论,但在风水定向中仍用土圭测影法。唐代中期,指南针定向已普便使用,在测量中以磁南磁北为准。唐代末期,罗盘在应用过程中,杨筠松已经发现了现代地磁学所谓的“磁偏角”现象。他发现地磁子午线和以日影确定的南北极(地理子午线)方向之间有一夹角,便在罗盘上加了一层方位圈,此时的磁偏角为北偏东7.50,这一方位圈称为“缝针”。到了宋代,堪舆家赖文俊发现磁偏角变为北偏西7.500,于是又在罗盘上加了一层方位圈,称为“中针”。从罗盘三针的发展史证明了“地盘正针用以格龙定向,人盘中针为拨砂消纳,天盘缝针用作收水立局”的认识是有误的。罗盘三针真正的意义是磁偏角的应用过程。
---转自网上